參考消息網2月23日報道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2月20日報道,俄羅斯遺傳學家與外國同行分析了數百種不同類型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十萬多次突變,發現了其中共同的規律。
科學家確定,至少有一半的線粒體DNA失效與活性氧的影響(氧化應激)有關。線粒體突變與癡呆癥、腫瘤等多種疾病有關。
科學家認為,可控缺氧、限制氧氣供應可能是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的方法。
俄羅斯彼得羅夫斯基外科學研究中心附屬醫科大學、伊曼紐爾·康德波羅的海聯邦大學的遺傳學家與國內外同行一起,發現了活性氧與線粒體DNA突變之間的聯系。這一發現有助于預防和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和腫瘤疾病。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英國《分子生物學與進化》月刊上。
除了基本DNA外,每個細胞還包含線粒體DNA。線粒體是為細胞提供能量的細胞器。線粒體DNA負責合成參與“生產”細胞“燃料”的蛋白質。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線粒體工作紊亂可能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種神經肌肉疾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原因。
研究人員研究了1697種脊索動物的線粒體DNA的11.8萬次突變。為計算和分析數據,科學家使用了波羅的海聯邦大學的超級計算機“密涅瓦”。
結果發現,復制線粒體DNA分子的酶出錯,導致了近半數的突變。而所有其他突變都與氧化應激有關,即活性氧對DNA產生影響。
波羅的海聯邦大學基因組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康斯坦丁·波帕季因解釋說:“這一結論具有重要的醫學意義:減少氧化應激,比如通過誘導缺氧(降低細胞含氧量),可能產生治療效果。”
科學家認為,可控缺氧有望成為治療線粒體DNA突變所引發疾病的方向之一。
研究人員得出的另一個結論與診斷和治療癌癥有關。研究表明,線粒體突變不僅包含細胞起源信息,還包含細胞功能狀態的信息:缺氧程度、裂變率和代謝活性。
這可能在腫瘤學中得到應用,比如識別產生抗藥性、可能導致腫瘤復發或轉移的癌細胞。分析線粒體DNA,還可以確定腫瘤的“年齡”,這有助于更準確判斷腫瘤的發展速度,對選擇最佳治療方案非常重要。
俄羅斯彼得羅夫斯基外科學研究中心附屬醫科大學生物學和遺傳學教研室主任伊利亞·馬祖寧強調:“我們認為,我們的研究結果有助于完善一系列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包括年齡相關疾病?!?(編譯/賀穎駿)
(審核:歐云海)